文 / 李杰穎       

     相傳最早把芒果介紹到中國來的人,是唐朝時赴西天取經的玄奘大師,他在《大唐西域記》記載印度有名為「庵沒羅果」的水果,見珍於世。在佛經中有庵羅、庵沒羅、阿摩勒、阿摩洛迦等許多不同的翻譯,意為:無垢清淨。《楞嚴經》有段經文為:「阿那律,見閻浮提。 如視掌中庵摩羅果」,意思是說: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,觀看三千大千世界,好像在看手中的芒果一樣清楚。       

     《本草綱目》在〈果部‧第二十卷〉記載:庵羅果,又名庵磨羅迦果、香蓋果,語出佛書。氣味甘、溫、無毒。食之止渴,主婦人經脈不通,丈夫營衛中血脈不行。久食,令人不飢。

       台灣的芒果是由荷蘭人引進,清代文獻中稱為「檨」(ㄕ ㄜ)或「番檨」,閩南語則稱:「檨仔」(白話字:Sōaiⁿ-á),由於環境適宜,很快的在南台灣各地種植。因此清代台灣有許多以檨仔為名的地名,例如台南有「檨仔林」、「檨仔林街」,斗六有「檨仔坑」、「檨仔腳尾」、「檨仔坑山」、「檨仔坑溪」。嘉義文昌里雙忠廟旁的「檨園」,還名列「諸羅八景」之一,是當時的文人吟詩作對的好地方,而檨園中飽滿香甜的芒果,就成為創作的好題材。       

     康熙年間來台的詩人孫元衡,有題名為〈檨子〉的詩,旁邊還加註:「俗稱蕃蒜,或作檨,其種云自佛國傳來」 千章夏木布濃陰,望裏纍纍檨子林。 莫當黃柑持抵鵲,來時佛國重如金。 --《赤嵌集卷四‧戊子》 光緒年間的詩人徐德欽,則以更鮮明的意象描繪芒果: 南薰吹熟味甘涼,顆顆扶枝半出牆。 記得六街天氣暖,一聲黃檨滿城香 --〈檨園風情〉       

      印度的詩哲泰戈爾在拿到諾貝爾獎後,把獎金用來在家裡的芒果園辦了一所大學,不分階級、男女皆收。其實更早以前佛陀就曾多次在芒果園中說法講經。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,將家中的芒果園捐出來供養佛陀,日後該地改建為那爛陀寺,成為古印度重要的佛教寺院以及佛教最高學府。唐朝玄奘大師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後,就是在那爛陀寺學習佛法,擔任教師,而後將經典攜入中土,同時也將芒果介紹到中國。       

      歐洲是在西元前三世紀時,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才首次接觸到芒果。芒果是熱帶水果,因此在高緯度的歐洲很少看到以芒果為題材的藝術作品。旅居大溪地進行創作的法國畫家高更(Paul Gauguin,1848-1903)是其中的例外。由於大溪地是熱帶島嶼,適宜芒果生長,因此高更創作了以芒果為主題或背景的畫作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「手拿芒果的少女」。

豐味文創果品-愛文芒果線上訂購單網址 http://bit.ly/fflavour

匯款銀行:上海商業儲蓄銀行(銀行代碼:011)

戶名:喜歡多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

帳號:66-1-02-00-000122-7

豐味文創果品的聯絡方式:

地址: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48號4F407室

e-mail : fflavourtw@gmail.com

TEL : (02)8772-4499

FAX : (02)8772-4499

網站:http://fflavour.com

部落格:http://fflavour.blogspot.com/

標籤:芒果,愛文芒果,芒果藝術,枋山愛文芒果,豐味,豐味文創果品,柚子,文旦,麻豆文旦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芒果 愛文芒果 芒果藝術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rid6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